后疫情时代服装行业发展趋势
发布时间:2023.04.24 浏览次数:1596
  1. 消费氛围活跃,市场元气逐渐恢复

    随着优化防控措施的落地,元气大伤的服装行业在寒冬中迎来了行业的“暖春”。放开之后,促消费政策效应也渐渐显现,生产、物流和销售环节都得以恢复正常运转,行业运行环境趋干稳定,市场活跃度逐步改善,服装市场整体持续恢复向好。


  2. 线上线下一体化经营成为服装业大势所趋

    大数据、电商平台等因素催化,叠加疫情影响,推动我国线上消费持续发展,在这过程中,市场相继产生了新的业务发展模式,线上线下一本化经营模式不断被认可,未来也将持续深化,探索私域流量玩法,线上卖货,与线下深度融合是服装行业的大势所趋。


  3. 消费需求由“性价比”转  变为“质价比”

    疫后时代,相较于预期的报复性消费情况,个人和家庭防范风险和预防不确定性的意识增强,消费者更加理性成熟,从以往的冲动消费、超前消费,到如今更看重价格、品质。要低价,更要高品质,这一消费观念对生产端的品质把控和成本压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,而比起进口产品更符合这一需求的国货也将持续受更多消费者青睐


  4. 政策导向,继续发力智能制造建设

    中国制造业产能巨大,但同时又存在结构性产能过剩,有强烈的智能化改造需求。2021年12月29日,工信部公布了《“十四五”智能制造发展规划》(以下简称《规划》)。《规划》提出“十四五”及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,推动制造业实现数字化转型、网络化协同、智能化变革。在2023年依日会发力制造业的智能化建设,服装产业作为制造业的重要分支,完成智能化改造的企业仍有巨大的增长空间。


  5. 小单快反依旧是服装产业的核心需求

    由消费者主导的服装供应链,需求更加多样化,致使供应链朝向少量多次、快速反应市场需求的方向发展。如传统供应链自服装产品的概念、设计、采购布料、打样、销售、生产至物流配送到达市场时间约需四十六周,而如今的供应链,根据快速反应与垂直整合将产品由概念、生产到市场销售的时间缩短为九周,甚至更短。因此未来服装产业依旧以消费者需求为核心,重构传统的以产定销的生产模式,实现按需开发,按需制造,对于供应端企业而言,建立起柔性快反的供应链能力是成功的关键。


  6. 数字化赋能弹性供应链创造长期竞争优势

    数字化供应链正在成为行业发展的趋势,疫情更是加速了这一过程。数字化技术的持续演进,也让供应链具有了高弹性、灵活性、智能化等特征,从而能够让企业对可能存在的弹性内容进行预判,及时给出应对方案,降低风险助力供应链产业取得更好的发展。对于以小单快反为核心需求的服装业而言,建立数字化供应链将成为服装企业在激烈竞争环境下的核心优势。


  7. 环保政策趋严,加快推进  企业绿色可持续改造

    “十四五”时期,在我国构建“双循环”新发展格局背景下,纺织行业加快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,重点环节环保要求不断提升。一方面纺织企业需持续完善能源管理,采用智能化纺纱、制造、染整、服装加工等技术装备,提高劳动生产率,降低能耗、环保成本;另一方面头部企业不断推动绿色升级改造,提高绿色产品设计开发能力,开发高附加值、低能耗纺织产品,满足趋严的环保监管政策。


  8. 基于算法的工业智能平台成为重要基石
    人工智能,计算智能和实时智能开始成为智能调度算法的主流研究方向。将核心工艺模型化、算法化(计算就是一个依照某种逻辑,从输入得到某一个输出的过程)、代码化的工业智能算法平台面向工业场景,可以为底层应用提供便捷的开发服务,在服装领域,算法支持智能排程,通过大数据分析,得出各款式所需要的最优工序分配方案,并在加工过程中提前发现、解决瓶颈问题,在解决实际生产调度问题方面取得了进展,也成为服装产业未来发展的核心力量。